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电厂废水回用技术正经历从末端治理到系统优化的升级。针对燃煤电厂废水含盐量高、悬浮物浓度大的特点,新一代处理工艺采用 “预处理软化 + 双膜法浓缩 + 蒸发结晶” 的组合技术路线,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污染物的零排放。
预处理环节通过混凝沉淀和离子交换技术,去除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及胶体物质,降低后续膜系统的污染风险。核心处理单元采用碟管式反渗透(DTRO)与电渗析(ED)联用技术,前者通过高压驱动实现高浓度盐分的截留,脱盐率可达 98% 以上;后者利用电场力分离阴阳离子,将反渗透浓水进一步浓缩至含盐量 20% 以上,为蒸发结晶创造条件。两种膜技术的协同作用,既保证了产水水质的稳定性,又显著提升了盐分浓缩效率,为高盐废水的减量化处理提供了关键支撑。
蒸发结晶系统作为终端处理单元,采用多效蒸发与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结合的方式,通过回收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能量,大幅降低能耗。该工艺特别针对电厂废水的复杂成分,优化了结晶器的流场设计,减少了结垢现象,确保盐类物质以高纯度晶体形式析出,实现物质的资源化回收。整个处理流程通过管道与设备的模块化集成,形成了闭环式处理体系,从源头减少了新鲜水的消耗。
技术创新点还在于集成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线监测水质参数(如电导率、浊度、pH 值)和设备运行状态(如膜组件压力、流量),实时调整加药剂量、膜面流速及蒸发温度等关键参数。这种动态调控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膜污染导致的运行稳定性差问题,将膜组件的清洗周期延长 30% 以上,同时降低了人工干预频率,提升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此外,烟气余热闪蒸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回收效率,使整体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30%,兼顾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