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生产与出口的核心基地,凭借齐全的产品种类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原料药产业高能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使得制药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药企在环保投入与生存发展之间艰难抉择。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中水回用设备为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制药废水以 “三高两复杂” 著称:污染物浓度高,部分抗生素生产废水 COD 值可达 50000mg/L;毒性高,含有抗生素残留、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物质;处理难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不同药物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成分差异显著。例如,合成类制药废水中常含有难降解的有机中间体,发酵类制药废水则面临高氨氮、高色度的难题。
针对制药废水的复杂特性,莱特莱德研发的 “Wastout微波高效沉淀系统 + Neterfo极限分离系统 + 离子调节系统”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水回用解决方案。
Wastout微波高效沉淀系统作为预处理核心,利用微波催化技术,可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及部分有机物,将 COD 降低 30%-50%,为后续处理减轻负荷。其占地面积仅为传统过滤设备的 1/3,运行能耗降低 40%。
Neterfo极限分离系统采用大错流 PON 耐污染技术与 POM 宽流道高架桥技术,能够耐受高盐、高有机物浓度环境,系统回收率可达 80% 以上。某抗生素生产企业应用该系统后,膜元件连续稳定运行超 365 天,产水水质完全满足车间清洗、循环冷却等用水需求。
离子调节系统则赋予整套设备 “智慧大脑”。通过离子检测探头实时监测水质,智能调节反渗透系统与多介质系统的产水混合比例,确保出水水质精准匹配生产需求。这一技术使设备投资成本降低 30%,运行费用减少 25%。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与环保法规趋严,制药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率已从 2018 年的 12% 提升至 2023 年的 28%,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未来,技术研发将聚焦 “废水资源化”,通过膜技术与生物处理耦合,实现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同时开发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处理设备,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当每一滴制药废水都能转化为生产资源,曾经的环保难题将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中水回用设备不仅为药企开辟了生存发展之路,更为整个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